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為全面掌握我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情況,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國務院決定于2023年11月起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
國務院決定于2023年11月起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
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為全面掌握我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情況,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國務院決定于2023年11月起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
本次普查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建立全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大數據庫,建立文物資源資產動態管理機制。
普查范圍是我國境內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對已認定、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同時調查、認定、登記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主要內容包括普查對象名稱、空間位置、保護級別、文物類別、年代、權屬、使用情況、保存狀況等。
此次普查從2023年11月開始,到2026年6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
中國登錄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文物藏品4138.9萬件/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96處;世界遺產50項,躍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項。
文物作為歷史的物質遺存,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和重要載體,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歷史文物中得到了生動體現。此外,許多歷史文物是國家對文物所在的地域、水域、海域擁有主權的鐵證。
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文物保護,指的是對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歷史遺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損害的措施,這個過程叫做文物保護。文物保護從最初的只是針對受損文物進行技術處理和消除病害,發展到對文物價值的認知,對文物病害的檢測分析及機理研究,對文物保存狀況和保存環境的研究,對文物材質及保護材料的研究,對文物修復技術、養護技術和復制技術的研究,以及對文物進行預防性保護和微環境控制等。文物保護概念從小到大,文物保護工作由簡單到復雜,變成了包羅萬象和涉及廣泛的、交叉融合的綜合科學。
中國登錄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文物藏品4138.9萬件/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96處;世界遺產50項,躍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項。
文物保護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文物作為歷史的物質遺存,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和重要載體,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歷史文物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文物保護離不開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國家文物局以科技創新支撐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發布《“十四五”文物保護標準立項指南》,部署7大重點領域的標準群建設,開展“數字中軸”等17項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文化項目。下力氣解決文物保護力量“小馬拉大車”問題,持續增加各級文物保護和考古機構編制,大幅提高文物考古事業單位的職工野外工作津貼標準,逐步完善文物保護學科體系,積極推進文化遺產大學的籌備工作。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錨定新時代中國考古的大格局、大視野、大發展,持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推動把中華文明歷史研究不斷引向深入。
目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進入第五階段。全國29家科研單位的500余名研究人員,采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分8個專題推進,已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2022年,全國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565家、免費開放率達90%以上,舉辦線下展覽3.4萬個、教育活動近23萬場,接待觀眾5.78億人次,推出線上展覽近萬個、教育活動4萬余場,網絡瀏覽量近10億人次,新媒體瀏覽量超百億人次……博物館日益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中國國內的文物保護行業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和投入,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吸納,文物鑒定、保護、修復與展覽等工作得到了廣泛的社會認可和政府的支持。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文物保護行業的發展也是令人矚目的。
從市場前景來看,隨著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文物的不斷發掘、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以及國內外文化交流的加強,文物保護行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未來,文物保護行業將會更加專業化、科學化、市場化,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想要了解更多文物保護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文物保護,指的是對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歷史遺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損害的措施,這個過程叫做文物保護。文物保護從最初的只是針對受損文物進行技術處理和消除病害,發展到...
查看詳情
中國蔬菜產業在加工技術水平、加工能力、加工硬件設備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與發展,但是相比于國外發達國家,中國還...
免稅在經濟生活中,稅收立法確定的稅收制度,包括設立稅種、設計稅目和稅率,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情況群體的平均...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綠色、低碳的技術創新快速發展,加之人工智能、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
當前新材料產業發展情況分析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事關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大局。黨中央高度重視新...
我國固廢處理行業投資占環保行業整體投入比重不足15%。而在發達國家,固廢處理是環保領域投資和產值占比均超過50%的...
智能眼鏡,也稱智能鏡,是指“像智能手機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智能眼鏡可以由用戶安裝軟件、游戲等軟件服務商提...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