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低空”寫成“高故事”
當上海的天空開始堵車,新的產業史詩便悄然翻開。
2024 年 8 月,《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正式落地,首次提出“到 2027 年把上海打造成全球低空經濟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緊接著,上海交大成立“兩所研究院”專攻智能空管與 eVTOL 整機設計;華東無人機基地在金山區掛牌“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一場從地面到 3000 米空域的產業革命,正在黃浦江畔加速醞釀。
中研普華在最新完成的《2025-2030 年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中,用一句話給讀者“種草”:
“未來五年,誰掌握上海的天空規則,誰就擁有長三角乃至全國低空經濟的定價權。” 這份報告不僅是一份調研報告,更像是一張立體航線圖,把政策、技術、資本、場景四股氣流合并成一股上升暖流。
二、用“看得見的手”畫“看不見的航線”
1. 政策季風:國家發改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掛牌,意味著國家空域改革進入“施工圖”階段;上海同步組建市級低空經濟專班,把原本分散在經信、交通、公安、民航的審批權收攏成“一個窗口”。
2. 法規暖風:上海版行動方案第一次把 eVTOL 載人航線寫進地方立法試點,空域“負面清單”管理取代了“一事一議”審批,企業試飛從“層層蓋章”變為“一表備案”。
3. 資金熱風:市級財政設立百億級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金山區、青浦區同步出臺“落地即補貼”政策,企業試飛 1 公里可獲 1 元獎勵,上不封頂——看似“撒錢”,實則用市場化手段快速堆高產業海拔。
三、產業鏈像“三明治”,上海專吃“中間那層最香的”
如果把低空經濟比作一架 eVTOL,上海最擅長的是“中間制造”:
- 整機總裝:金山區規劃年產 200 架工業級無人機、100 架載人 eVTOL 的柔性產線。
- 核心系統:交大、同濟、商飛聯合攻關高能量密度電池與航空級電機,將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經驗平移到空中。
- 軟硬接口:虹橋商務區吸引 eVTOL 運營總部,浦東機場周邊布局適航檢測中心,形成“前店后廠”的半小時產業圈。
中研普華在《2025-2030 年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里用一張“微笑曲線”圖示告訴投資者:上海不做最上游的稀土礦,也不做最下游的送快遞,而是牢牢鎖定“整機+系統+適航+金融”四段高毛利區間。
四、場景革命:從“送外賣”到“送時間”
低空經濟不是“無人機升級版”,而是“城市生活第三維”。
- 物流:黃浦江兩岸的應急血液配送航線已試運行,單程 8 分鐘,比地面救護車節省 70% 時間。
- 通勤:浦東新區—崇明島的“空中出租車”計劃 2026 年載客運營,單程票價被控制在“網約車豪華車型”水平。
- 文旅:外灘—臨港的夜航燈光秀,把觀光航線做成“空中迪士尼”。
中研普華提醒:場景越碎,市場越大。報告把上海未來五年可落地的 27 條航線拆解成“高頻—中頻—低頻”三張清單,對應不同的機型、資本和盈利模式,讓地方政府和企業一眼就能找到切口。
五、資本圖譜:誰在“搶跑道”?
- 國資:上汽集團成立“尚飛航空”,把汽車沖壓線改造成 eVTOL 復材機身產線;上海機場集團牽頭建設“空中出租車樞紐港”。
- 民資:美團無人機把上海作為華東運營總部,叮咚買菜試點“生鮮 5 分鐘到家”低空航線。
- 外資:德國 Volocopter 在虹橋商務區設亞太總部,計劃 2025 年首發上海—蘇州跨境航線。
中研普華用“熱力圖”顯示:資本正在從浦東機場、虹橋商務區、臨港滴水湖“三點成環”,未來五年這個環內將出現 3-5 家百億市值的整機或運營龍頭。
六、風險像“亂流”,但可提前繞行
- 空域沖突:報告建議上海率先運行“動態通道制”,把固定航線改為“預約式潮汐通道”,用算法替代人工調度。
- 適航瓶頸:聯合民航華東局、交大成立“適航認證加速器”,把 eVTOL 的適航周期從 5 年壓縮到 3 年。
- 公眾噪聲焦慮:推廣分布式噪聲監測站,實時公開分貝值,用“透明”換“放心”。
中研普華《2025-2030 年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特別提醒:低空經濟最怕“一管就死、一放就亂”,上海的優勢恰好在“制度韌性”——既能用浦東改革精神“闖”,又能用精細化管理“穩”。
七、給投資者的三條“航線建議”
1. 產業投資:鎖定“整機總裝+適航檢測+金融租賃”三段高壁壘賽道,首選金山區、青浦區土地與廠房資源稀缺標的。
2. 二級市場:關注“上海低空經濟指數”首批成分股——主機廠、航空級電池、空管軟件三類公司,未來三年有望享受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
3. 創業窗口:低空保險、低空數據、低空培訓三大配套賽道仍處藍海,尤其適合擁有民航背景或汽車智能化經驗的團隊“降維切入”。
八、結語:把規劃讀成“登機牌”
中研普華在報告最后一頁寫道:
“低空經濟的終局不是‘空中修高速公路’,而是‘把城市折疊成三維’——讓時間、空間、效率在同一高度交匯。”
當上海的天空越來越像一座立體城市,誰能提前拿到登機牌,誰就能在 2030 年的低空經濟萬億市場中率先起飛。這份《2025-2030 年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正是那張登機牌的副券——現在,它已遞到你手中。
中研普華依托專業數據研究體系,對行業海量信息進行系統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準解析,致力于為各類客戶提供定制化數據解決方案及戰略決策支持服務。通過科學的分析模型與行業洞察體系,我們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資風險,優化運營成本結構,發掘潛在商機,持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若希望獲取更多行業前沿洞察與專業研究成果,可參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5-2030 年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十五五”規劃研究報告》,該報告基于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為企業戰略布局提供權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