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再生塑料瓶市場發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一個不被比亞迪承認的神秘中間人——李娟,在過去近3年時間,從上海到倫敦,串聯起數十家廣告商,砸下數億元營銷費用,為比亞迪做品牌推廣,最后在比亞迪拒絕埋單后,向警方“報案”、“自首”。
消失的“上線”陳振宇
目睹了電話事件后,劉力感覺,李娟對于自己是在為比亞迪做事一直深信不疑。
多位廣告商均向澎湃新聞記者提到,李娟口中常常提到她聽命于一個名叫陳振宇的人,李娟所調用的比亞迪集團的資源,多來自于此人的安排。
但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廣告商中,沒有人和陳振宇有過交集,“我們當中甚至沒有人見過陳振宇,我們懷疑這個人是不是真正存在。“吳磊說道,圈內傳言,陳振宇是加拿大籍的香港人,目前在加拿大定居。
還有一種在廣告商間廣為流傳的說法,陳振宇與比亞迪分管北美市場的高級副總裁李珂關系匪淺,因此有推測稱“李娟是李珂的人”。同時,李珂也是比亞迪創始人、董事長王傳福的妻子。不過,這些傳言都未獲比亞迪方面證實。
在王若興報案之后,來找李娟要說法的人越來越多。此時陳振宇卻消失了,“堅信自己在為比亞迪做事”的李娟,意識到自己成了受害者。有供應商追問李娟,是不是虛構了一個不存在的“上線”來給自己脫罪。李娟急了,她拿出了一張五個人的合影,告訴對方,照片中間的男人就是陳振宇,讓大家幫他一起“人肉”找出他。
一份在廣告商間流傳的李娟自述文件顯示,李娟稱,她2009年畢業后,在瑞安地產認識了陳振宇,之后二人只是網絡上寒暄的關系。2016年,已經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李娟突然收到陳振宇邀約,請她加入自己的團隊,與李柯一起完成比亞迪集團的換血工作。陳振宇自稱是比亞迪集團的隱形股東,任命李娟為比亞迪上海團隊的負責人,負責市場活動執行。
一名廣告商稱,李娟稱,她一直通過qq、qq視頻、語音和Email接受來自陳振宇的指示。在李娟表述過程中,她所有與大區的溝通、跟大區所要的資源,都是陳振宇安排好的,并不是她主動去要的。
據一名見過這份自述文件的廣告商稱,即便是比亞迪公開宣布不承認李娟是其員工之后,李娟也沒有選擇跑路,而是仍然天天去國金辦公室上班,“我們那時候天天在他們辦公室,李娟也在整理資料,寫這些東西。”但即便是這名廣告商也說,對于李娟所述內容的真實性,他也不能確定。
李娟向廣告商展示的合影,其中左一為李娟,左三為“陳振宇”。
李娟“情急之下”以1200萬房產來源不明“自首”
王若興發現李娟失聯是在今年6月中,在比亞迪在6月13日第一次就合同詐騙案發聲之后。在那份聲明中,比亞迪沒有指名道姓,只是提到存在廣告合同詐騙的風險,提醒供應商注意。7月4日,比亞迪第二次發布聲明,文中提到了李娟的姓名。
讓王若興不解的是,如果李娟真是一個詐騙犯,在比亞迪正式發聲明之前她為什么不跑呢?“是她騙到的錢不足以支持跑路,還是她就沒想跑?”
廖曉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關于李娟究竟如何被捕,比亞迪第三份聲明中的說法與事實有較大出入。“當時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找到李娟叫她還錢,甚至有人電話里威脅她,李娟出于人身安全的考慮選擇了自首。”廖曉麗還提及,失聯前李娟曾拜托她,不要把她的電話號碼再透露給其他人,擔心更多的人找她。
而比亞迪7月12日的聲明則稱,在發現李娟等人的違法行為后,比亞迪以李娟涉嫌偽造公司印章罪及合同詐騙罪,向上海警方報案。警方在李娟處查獲了多枚偽造的比亞迪印章,李娟因涉嫌犯罪已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
隨著遭受損失的廣告商們聚到一起,越來越多李娟失聯前的信息被拼湊了出來,按照一位吳姓廣告商的說法,李娟最早去派出所報案,要告陳振宇詐騙,但派出所沒有受理。理由是合同詐騙首先要證明比亞迪的這些推廣活動是虛構的,另一方面在李娟描述中也沒有明確的詐騙受益方。情急之下,李娟就在派出所門口又報了警,稱自己在上海靜安府的一套1200萬的住宅來源不明。
這一說法得到了劉力的認同:“基本屬實,房子的事情涉及另外一個案子,但和比亞迪這件事沒什么關系了。”
李娟失聯之后,“國金比亞迪”突然成了一個不存在的假公司。
7月4日,“國金比亞迪”的員工接到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發來的通知,要求他們前往外服工作服務中心說明情況。
通知中稱,“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聲稱,從未聘用過您,您也從未為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工作過。從我公司目前得到的情況,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沒有給您安排工作場所及工作內容。”
無人獲益的騙局?
在整個事件中,讓廣告商無法理解的是——如果李娟是在冒用比亞迪的名義與廣告商展開合作,她如何從中獲利?
廖曉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廣告行業從甲方接項目一般會先拿到30%的預付款,之后采用墊款的方式,廣告商先支付活動費用,結項時再由甲方付款,“我們辦活動物料、搭建的錢付給了工廠,場地的錢給了場地物業。沒有一分錢給李娟。沒有利益的事情,誰會去做啊?”若比亞迪的聲明內容屬實,李娟的真實目的何在,讓廖曉麗等人困惑不解。
“這件案件的受害者是誰?是我們。施害者是李娟和她的同伙,那么受益者是誰?不是李娟,或者說至少她的獲益比例極低。李娟騙取的是我們的勞動,而不是我們的資金。這件事情就很奇怪。”吳磊說道。
比亞迪聲明發布后,澎湃新聞記者就李娟詐騙的意圖去咨詢了比亞迪的一位管理層,他回復稱:“她(李娟)和別人簽的,我們都不知情,簽了多少,怎么簽的,我們都不知道。現在等警方的調查結果吧。” 對于經銷商說法的真偽,該負責人也一律以“等警察調查結果”回復。
吳磊分析認為,李娟的手腕或許是利用資金的時間差來套利。2018年開始,不少廣告商都接到了“國金比亞迪”的通知,要求把回款賬期從180天改為210天。
王若興則堅信:“沒有比亞迪的深度參與,李娟一個人做不了這么大的局。”
一邊是廣告商的眾說紛紜,另一邊在7月12日的聲明引發爭議之后,比亞迪又再次陷入沉默。7月12日至13日期間,澎湃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比亞迪知識產權及法務處,對方均以負責此案的王律師在開會為由拒絕了采訪,稱稍后會由他們的負責人來聯系記者。但截至發稿,仍沒有與王律師取得聯系。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8年,亞馬遜在美國的零售額將達到2582.2億美元,...
7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稱,蘋果在印度萎靡的現象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這與庫克此前的“非常看好”和“非常樂觀”i...
股價持續低迷之際,滬深兩市迎來史上第三次回購潮。而且,這次回購潮中,發起回購的公司數量以及回購金額均創下歷史新...
在“區塊鏈”概念橫空出世并成為市場熱點之后,嗅覺靈敏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將區塊鏈相關產業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機會,努...
為什么美國能夠在互聯網時代獨霸全球?為什么歐洲和日本的企業在這個浪潮中落后?這是學術界和業界經常會討論的一個問題...
去年四大國有行與BATJ紛紛牽手,開啟了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的“蜜月期”。今年二季度以來,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又...